序号 |
课程 名称 |
课程 目标 |
主要 内容 |
主要项目 |
建议 教材 |
教学 方式 |
评价 与考核 |
开设学期与教学时数 |
1 |
心 理 学 |
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也使学生理解心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
心理学基本理论;各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学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试课 |
第二学期,54学时 |
2 |
教 育 学 |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规律、方法和技术极其运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认识,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
主要讲授教育的基本规律、实施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教育的基本规律;实施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环境的认识;教育活动的组织;教师要求。 |
《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试课 |
第三学期,54学时 |
3 |
教 师 口 语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的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运用教师口语及教育口语的技巧和教师基本素质,为将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打下基础。 |
教师口语概述、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教学口语、教育口语 、教师交际口语、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分析及纠正、教师口语风格等知识。 |
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教学口语、教育口语 、教师交际口语 |
《口语训练实用教程》《教师口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讲授、示范与训练相结合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查课 |
第二、三学期,共72学时 |
4 |
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程序及方法,具备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能力。 |
教学设计原理、程序及方法和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 |
识字写字、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阅读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 |
自编讲义 |
讲授、示范与训练相结合,案例教学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试课 |
第五学期 54 |
5 |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前基本懂得备课和上课,获得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学的实际能力。 |
本课程主要讲授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过程、方法;各类文体的教材特点和教法指导。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对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教学,进行了具体阐述和示例。 |
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教学等方法 |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讲授、示范与训练相结合,案例教学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查课 |
第四学期,54学时 |
6 |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
在重点训练课堂教学技能的同时,也把课程开发技能和课程与教学研究技能作为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 |
备课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语文课堂教学专门技能训练,说课、听课和评课技能训练,语文教学评价技能训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技能训练,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技能训练,开发校本课程技能训练,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技能训练以及语文教育实习。 |
备课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语文课堂教学专门技能训练,说课、听课和评课技能训练,语文教学评价技能训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技能训练,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技能训练,开发校本课程技能训练,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技能训练以及语文教育实习。 |
《教师实用教学技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讲授、示范与训练相结合,案例教学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查课 |
第四学期,36学时 |
7 |
班级经营 |
本门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小学班级管理和班队活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和借鉴。 |
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基本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小学各年龄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原则。 |
小学各年龄班级经营管理 |
《小学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讲授、示范与训练相结合,案例教学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查课 |
第五学期,36学时 |
8 |
儿童 文学 |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中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扩大阅读面,形成一定的的儿童文学素养;会利用所掌握的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含义、特点及创作要求,阅读、欣赏、分析、批评中外重要儿童文学作品;能组织开展、指导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等特点,独立撰写作品的简析(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导读(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儿童诗、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素养。 |
儿童文学的韵文体:儿歌和儿童诗; 儿童文学的幻想体:童话和寓言 儿童文学的叙事体: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儿童文学的散文体: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文学的多媒体:儿童影视文学和儿童戏剧文学 |
1.重要作家作品收集阅读;2、经典作品读书交流会;3、儿童文学名篇朗诵会;讲童话寓言故事大赛;4、排演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短剧; 5、讲童话寓言故事大赛;6、阅读指导设计;7、撰写导读小评论或鉴赏文章。 |
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6). |
班级授课与个人自主、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以“理论——指导——课堂模拟训练——评价”为教学模式。 |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即学习者的学期综合成绩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比例综合而定。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占10%,实践成绩(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训练项目完成情况等)占50%,期末成绩(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识记、理解、应用等)占40%。 |
第四学期,54学时 |
9 |
中国古代文学 |
通过本课程学习及相关项目的实施,能使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获得古代文学的基本能力,感知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具备古代文学的基本素养 |
中国古代各体文学发展脉络、重要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和优秀作品。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展开: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 |
阅读能力训练、分析能力训练、辨析能力训练 |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并向全国师专推荐):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课外学习(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相结合、教师点拨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
学习过程常规考核(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过程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考核(作品诵读与讲析);期末笔试(知识识记、分析能力) |
第二、三、四、五学期开设,共180学时 |
10 |
中国现代文学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重要文学现象、文艺思潮和运动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重点把握优秀作家创作的概况和优秀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
三个文学分期的文学社团及流派。以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为代表的作家作品赏析。 |
1、第一个十年文学思潮与创作流派见解;2、鲁迅小说赏析;3、郭沫若诗歌赏析;4、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与创作流派见解;5、三大长篇小说家代表作赏析;6、曹禺戏剧作品赏析;7、朱自清、冰心散文作品赏析;8、第三个十年文学思潮与创作流派见解;9、钱钟书等国统区文学作品赏析;10、赵树理等解放区文学作品赏析。 |
刘勇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
1.教师讲析与学生试讲、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 2.采用专题讲座形式,选择重点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理性探索,以点带面,整合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以提高其文学审美水平 |
笔试、口试相结合,平时练习和期末考查、考试相结合。笔试可通过开卷和闭卷或半开卷等形式来测知学生准确地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主要通过答问、口头分析评论等形式,测知学生听、说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
第一二学期开设,共90学时 |